已经感到了巨大的危机。
如今,他一心想要在战事中立功,以巩固自己的权势,对于李邦华的提议,完全就是嗤之以鼻。
何腾蛟随即站起身来,冷声笑道:
“李阁老,若我大军这个时候选择休整,不正给了清军喘息之机?我大军数万将士舍生忘死,辛辛苦苦夺回武昌,岂能因为一时之困便止步不前?更何况,当前正是我军士气高涨之时,若不乘胜追击,岂不可惜?”
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林昌峰的共鸣。林昌峰一直以来都是军中的激进派,更是在武昌之战后,多次主张集结主力,主力出击。
林昌峰当即站起来,附和道:
“何阁老所言极是,我军虽有些疲惫,但清军同样伤亡惨重。陛下,臣以为应趁此良机,派出精锐骑兵,袭击清军,乱其阵脚,如此才能真正扩大战果。”
何腾蛟闻言,随即看向林昌峰,两人相互对视一眼,居然有一种默契在他们之间传递。
紧接着,他更是拍案而起,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,激动道:
“为报君恩,臣愿死战!只要陛下下旨,臣愿亲率精兵十万,北上直捣黄龙。”
众臣听了何腾蛟的话,面色各异。陈福眉头紧锁,显然对何腾蛟的激进策略深感担忧;李邦华则面露不悦,显然对何腾蛟的急功近利感到反感。
就在此时,看到殿内的微妙气氛,郑森突然站了出来,想要缓和气氛。他现在是水师的最高统帅,在“湖广战役”,“武昌之战”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当即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:
“陛下,何阁老和林提督所言虽有道理,但臣以为,咱们完全不必与清军正面交锋。我军大可利用海上优势,不断派出战舰袭扰清军的沿海据点,甚至是登陆北直隶,切断清军的运河补给线,那些鞑子必定自乱阵脚。”
郑森恰逢其时的提议立马得到了朱慈烺的关注。他微微颔首,表示了认可:
“郑卿所言有理,海上袭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”
朱慈烺听了几个文武大臣的话,对每个人的立场和目的,心中迅速有了判断,但他并没有直接说,而是话锋一转,扭头看向问了常登贵,问道:
“但当前的局势日益严峻,军事上的方略,仍旧需要全面分析。常卿,依你之见,襄阳该不该继续围攻?”
常登贵听了,来不及思索片刻,便立刻起身拱手道:
“陛下,臣以为,当前鲁南,豫南,川北等地的局势确实复杂。我军虽然在武昌取得了大胜,但清军在北方各地的防御部署相当严密,尤其是多尔衮派出了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